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第六章 太平迎福(2 / 2)


景;若是冬夏交替之时,这梅桃粉白相间,着实是另一种素净温和的美啊.......”

这人摇头晃脑,仿佛已置入美景之中。

果然有人讲解有趣的多,听得海宁都入了迷。

好记性不如烂笔头,她拿个小本边听边不时地记两笔,开拓应天府的大功臣,会是谁呢?

听完之后,有人赞叹道,“只看这院子外表素朴,没想到这么大来头。”

另一人遗憾摇头,“现在这时节不对,要看景还得等秋闱之后了.......”

“秋闱?”海宁不自觉问出声。

听到后面的动静,有人转过身来,看到一手牵马的海宁不时地用笔在小本本上写着什么,不觉抚掌笑道,“这位贤弟当真是谦虚好学。”

“啊,没有,我只是初来乍到,不熟悉这里,你们讲得太好了.......”

被人当众夸奖,海宁有些不好意思。

闻言几个人都转身,其中一人紫色锦袍,手摇折扇,浓眉之下,一双眸子炯炯有神。

瞧见海宁,朱翊钧的第一印象是男人女相,肌肤白皙,细皮嫩肉,刚性不足,阴柔有余。像是富贵人家的孩子,只不过衣服肥大明显不合体,有种不搭的违和感,尤其他手握笔的姿势有些奇怪。

他来应天府也有几天了,每日都是在街市上转转。

应天府人杰地灵,汇聚南北过客,总能遇到些他坐在龙椅上看不到的人,听不到的事,属实新鲜有趣。

他已登基十载,前朝大事由当朝首辅张居正等人操持,他有时间来民间微服私访。

大明朝崇文,天下读书人便是朝廷的倚仗。

听听天下读书人的想法,看看他们对朝廷、时政的看法,这比他坐在朝堂上只听大臣们汇报要真实的多。

比如现在,几个读书人聚在一起赏玩名胜古迹,间或提起一些前朝旧臣,顺带点评一下这些旧闻轶事,他听到后也颇觉有趣,原来那些在前朝恭谨不苟言笑的大臣们在民间还有这样的故事传说,于是加入队伍跟着走了几条街。

打量着眼前这个弱不禁风的读书人,他眉峰微挑,有些诧异。

这男人女相、女人男声不鲜见,大明朝崇文,读书人为了博取功名,各种吃苦他听过不少,只不过在街市上边走边拿个小本记录的他还是头一次见到。

他微微一笑,“你也是来赶考的吗?”

“啊?赶什么考?”海宁诧异看向他。

眉飞入鬓,眼底深邃,有种不一样的气场,明明唇角带笑,近在咫尺,却有一种拒人于千里之外的疏离感。

这种感觉海宁似曾相识。

曾经一位级别需要她无限仰望的大领导来法院看望基层的时候,微笑问她,“你也是才考进来的吧?”

那会她的感觉就跟现在一模一样。

她断定这不是个普通人,因为有种气质,只可意会不可言传。

“若是秋闱的话,还有些早,不过应天府现在正为朝廷招贤纳士,你可去试一试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