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戈壁滩上的红火日子[六零]第4节(1 / 2)





  更别说炖两只整鸡了。

  还是在乡下,让婆婆把鸡给杀了,他们也能解解馋。

  陆母还是惦记着在城里的梦菡,她把两只鸡炖好之后,用一个大碗盖着,再装到篮子里。

  因着是只有一个大碗,没有密封的那种盖子,只能装小半只鸡进去,没有一点鸡汤,她还在碗里放了一个大鸡腿。

  两只鸡有四个鸡腿,剩下的三个鸡腿,陆母让陆宿莓他们分着吃。

  陆宿莓不肯吃,把鸡腿放在陆母的碗里,“妈,你牙口好,多吃点,我年轻,以后能吃的东西多着呢。”

  陆宿粮和田淑梅虽说嘴馋鸡腿,但他们想多吃点鸡肉,就把鸡腿也放下了,“妈,你和宿莓吃吧,我们多喝点鸡汤,吃点其他的鸡肉。”

  两只鸡被四个人互相迁就起来,陆母舍不得吃鸡腿,而另外三个人为了孝顺母亲,也不愿意吃。

  还是陆宿莓最后有办法,“这样,我去找点辣椒和盐,把鸡腿撕成丝,做凉拌鸡丝吃。”

  这年代吃酱油膏都得省着点吃,陆宿莓说的这个吃法,他们还从来没吃过。

  不过听城里的大厨说过这个吃法,如果把盐和辣椒混在鸡腿肉里,大家一块儿分了,也免得互相谦让。

  田淑梅去找辣椒和盐巴,陆宿莓则去洗了手,开始撕鸡腿肉。

  很快简易版的手撕鸡肉就做好了,调味料虽说只有盐巴和辣椒,可大家就着热乎的鸡汤,饱饱的吃了一顿。

  粮食也被陆母连夜做成了杠子头,用白布包着。

  陆母很是凝重的把门锁上,院子里也没啥柴火,家里没男人,也没人去上山砍柴把柴火堆满院子。

  若是陆父还活着,他瞧见妻子和女儿能去城里生活,指不定多高兴。

  陆母拉着陆宿莓的手,回头看了看这个垮了又被新建起来的房子,心中有些失落。

  这时田淑梅提醒陆母该走了,他们还得去镇子上坐大巴车。

  陆宿粮他们所在的县城,能有一座钢铁厂,县里面的人也是非常之多了,应该算是一座小型的省城了。

  来钢铁厂,肉联厂,棉纺织厂工作的人,过了一二十年的时间,都在这座县城生活下去。

  第10章 、家属院的分布情况

  陆宿民他们所在的家属院离钢铁厂还是有一段距离的,钢铁厂里面熔炼的火是不不息不灭的。

  虽说现在已经不是前些年大炼钢的时候了,可钢铁厂在这座县城的作用还是无可替代的。

  国家要发展工业,离不开铁和石油,当然也离不开电。

  钢铁厂的家属院前几年通上了电,不过都是白天有电晚上没电。

  白天大家都去钢铁厂里上班,晚上家属院里人一多,电量就负荷不住了。

  陆宿莓他们坐的大巴停在了汽车厂,这年头,汽车厂的出口就那么小小的一个出口,如果不仔细看,根本看不清。

  这时田淑梅带陆母指认这附近的路,陆母不认识字,虽说解放那几年上过扫盲班,可生产任务更紧,就没多去认字。

  再加上字要经常在纸上写才能牢记,陆母家里没纸没笔,也就陆宿莓上初中后,有一些泛黄的课本。

  陆母好好的给陆宿莓收着,她把最小的闺女供到了初中毕业,在这个时代已经非常不错了。

  几个人之前在车上,的亏是无聊,陆母和田淑梅说起了她的好些在乡下的事儿。

  田淑梅也很有兴致,她是在城里长大的,家里没人种地。

  虽说现在嫁给了陆宿粮,可陆宿粮也是高级技术员,她很少接触乡下的亲戚,又说起了陆宿莓上了初中,现在在家待业的事儿。

  本来在陆家村,村长想把陆宿莓放到队上当个会计。

  穿越前的陆宿莓是学过会计的,可她对这工作不感兴趣,宁愿拿着锄头去生产队里锄地赚工分。

  可她也知道自己的身体不好,一些重活累活会要了她的命。

  看看原主就知道了。

  所以陆宿莓穿过来的这几年,在乡下保证吃饱的情况下,经常在院子里练习广播体操和一些伸拉运动。

  至于五禽戏,她没学过,也跟着村里的赤脚大夫学过养生啥的,但赤脚大夫也没和她说清楚,所以也一直将就着生活着。

  来到了钢铁厂的家属院,首先看到的是一排铁门,这铁门看上去可气排了。

  再望过去就是围墙,围墙上面的是从玻璃厂弄来的碎渣子,用来防贼的。

  陆宿粮他们家就住在二楼。

  家属院说是院子,但有点像以后的小区那样,一排排的房子,矗立在园区。

  只是家属院,一户院子里有三层楼,为了节约土地资源,好几户的院子都是连在一起的。

  在特殊时期,他们还得在院子里种点蔬菜,供应厂里的建设。

  而且家属院一般都有三层,陆宿粮他们住在靠东边的家属院的第二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