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第52节(2 / 2)


  “说到底还是那个吴家太可恶了。恶人先告状,自己家做错了事,他不思悔改也就算了,还倒打一耙,若让这种人逍遥法外,真是没天理了。”琥珀激愤道。

  女人嫁人真是第二次投胎,遇上个好的还罢了,遇上个混球,那真是一辈子就毁了。

  明珠忧心道:

  “最讨厌的就是咱们没证据,没法证明他们打人,关人。”昨天他们把人从吴家救回来,姨太太身上的伤痕已经淡了一些,再过一阵子估计伤也都痊愈了。

  吴家本来就是打的这个算盘,把人关起来两个月,等到姨太太身上的伤痊愈之后,她便是回来哭诉,也没有证据,到时候姨姑爷只要一口咬定姨太太胡说八道,李家也不能把他怎么着,反正他是拼了不要姨太太了,这年头,女人被休了一辈子便毁了,男人休妻,照样能娶到年轻漂亮的。

  姨太太膝下无子,娘家兄弟戍守边关,远水救不了近火,李家就有恃无恐了。

  齐妤盯着手边的茶碗看了好一会儿,忽然抬头说道:

  “有证据的。”

  第64章

  在齐妤看来,吴家现在所作的一切,其实归根结底就是想要掩藏源头恶事。

  他们一直觉得,吴家做的源头恶事是打了小李氏,然后为了掩盖他们打小李氏的事情,才做了后续的事情,但他们忽略了一点,当初吴友堂为什么会打小李氏。

  因为春桃。

  因为吴友堂强占了小李氏身边的丫鬟春桃,小李氏才会找吴友堂理论,继而发生肢体冲突。

  所以,事件发生的根源是春桃。

  官差把无赖们带走之后,齐妤他们就直接去了将军府,见到了惊魂未定的满堂李家女眷。

  齐妤来不及听顾氏、王氏和小李氏的哭诉,直接把小李氏喊到一边问询:

  “小姨你知道春桃后来他们怎么处理的吗?”

  小李氏擦了擦眼角的泪水,回忆后摇头:

  “我只知道,我被吴友堂打了关进房间,那之后就再也没有见过春桃,春桃自知无望,不甘受辱,便投井身亡,可那时候我在房里,不知道后来他们把春桃送去了哪里。其实说到底也怪我,我隐约察觉吴友堂对春桃不怀好意,便有意无意的让春桃远离他,可春菊那个贱婢,自己爬上了吴友堂的床之后,就想讨好吴友堂,悄悄把春桃骗进她的房间里,让吴友堂施暴。若是能让春菊开口的话,事情真相就知道了。”

  小李氏提供了线索,剩下的就是齐妤要派人去查,去问的了。

  齐妤有事要做,稍微安慰一番顾氏和王氏之后,便匆匆离开将军府。

  现在的关键是,务必要把春桃的尸体找到,还有就是找到那日将春桃尸体运送出去的吴家下人,只要有春桃的尸体和吴家下人的口供在,必然能一定程度上证明吴友堂的罪行。

  至于罪魁祸首——春菊,自然也是不能让她逃脱的。

  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

  吴家请小女婿的父亲,谏义院大夫写了参本之后,就回客栈等待消息了。没想到当天下午,谏义院就派人来请他们过去,说是折子已经递了上去,风纪署正式受理,如今还有一些后续事宜,请这对父子前去配合。

  父子俩深觉亲家公的效率太快了,他们早上才去说明情况,下午居然折子就已经送上去了,并且成功让风纪署受理,风纪署是内阁的直接下属单位,专门查看公侯伯爵,文武百官的私德风纪问题。

  吴家父子参的是平阳郡王薛玉章私德有亏,仗势欺人,闯宅放火,人证物证一应俱全,情结十分恶劣。

  所幸薛玉章素来在京城里名声不好,听说跟他岳家齐国公府闹不和,最近才稍微缓和了一点关系,相信在这证据确凿和薛玉章的前科累累之下,齐国公府也不会给薛玉章撑腰。

  他们这要是告成了,说不准薛玉章这个郡王的帽子都要被摘。

  等到把薛玉章告了以后,他们再去李家谈判,李家自知理亏,定然不敢跟他们多口舌,至于小李氏这个女人,吴友堂早就想休了她,成亲快十年,连个蛋都没生出来,还把身边的丫鬟看的比命还重。

  人家做妻子的,恨不得把身边的人都塞给丈夫享用,偏她小气的很。身边的丫鬟也是不识抬举,居然宁愿跳井自杀也不愿跟他,逼得他一步步把事情闹得这么大。

  吴家父子被带到谏义院的大堂外等候,吴大人还不忘叮嘱儿子:

  “待会儿进去之后,你别说话,全由我说。薛玉章再不济也是郡王的身份,咱们属于越级告,若是能告成最好,若是告不成,也别太纠缠,横竖不过是表个态,走个过场,就是让人家知道知道,薛玉章在咱们家做了那档子事儿就成。”

  吴友堂少年读书成名,却往歪门邪道上越走越远,闻言道:

  “我知道,穷寇莫追的道理嘛。”

  父子俩这边说完,内院官就出来传唤他们入内了。

  “大人们都准备好了,二位随我走。”少年内院官如是说。

  父子俩有点紧张,吴大人见多识广,想给内院官塞点银子打点下,谁料刚碰到内院官的手,就被内院官给直接抽了回去,斥道:

  “干什么干什么?”

  吴大人银子没送出去,有点尴尬,陪笑道:

  “内院官莫生气,就是不成敬意。”

  内院官冷冷瞥了他一眼:“大人快收起来吧,也不看看这是什么地方,不兴这套的。若被人瞧见,参我一本受贿,我都要受你们连累了。”

  吴大人讪讪把银子收回了袖袋中,跟着内院官穿过官署,往内衙去。

  一路走去,没什么人,周围安静的厉害,没由来的吴大人心里有点发虚,所以尽管内院官的态度不是很好,但他还是腆着脸上去套近乎询问。

  “那个,不知参本上了之后,大人们还要询问些什么,我们父子是第一次经历这些事情,给内院官添麻烦了,烦请告知,事成之后,定少不了内院官的好处。”

  吴大人在地方官场摸爬滚打好多年,自有一套地方官场的为官之道,内院官在京城,平日里接触的都是京官,对吴大人这种的还真没怎么见过。

  不过伸手不打笑脸人,内院官还是耐着性子回他:

  “吴大人真是听不懂,你那点好处不是人人都惦记的。”内院官凉凉道:“至于待会儿大人们要询问什么,我可不知道,还是大人亲自进去听吧。”

  饶是吴大人老脸皮厚,被个小小的末品内院官这番奚落也感觉很没有面子。当即便不再与他搭话,跟着一路穿过了好几座衙门口,来到了谏义院正院。